查看原文
其他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1.建筑艺术的美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应会: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隐性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建筑艺术的美。  

6.板书课题《建筑艺术的美》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欣赏古建筑图片。回答问题。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戏珠”,精美异常。   

C、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1.学生欣赏分析。(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回答。)  

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小组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C.凡尔赛宫(法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殿建筑。  

4.对比乾清宫和凡尔赛宫内景的不同。(造型、材质、感受)

1.学生欣赏。  

(2)学生分析。  

   (3).学生记录。  

   (4).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文字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写下来,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交流本课的感受。  

    3.教师加入讨论。学生作业。  交流感受。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导入

1.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2.乾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风格: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3.中外古代建筑的不同造型材质: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学生回忆,回答。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著名现代建筑。  

2、请学生说说对这些建筑的感受。  

3、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欣赏不同的建筑。 

4、对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不同: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而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修建。  

5、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 

6、在乐曲中再次欣赏各种建筑,感受建筑的美。

学生分析:

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

国际机场(法国):造型奇特、展翅欲飞。  

上海金茂大厦(中国):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  

继续完成作业。  

建筑节奏与韵律,象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四、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根据图片绘画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自己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有创意的作品。完成作业。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你能找出家乡的著名建筑吗?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建筑艺术的美


教后反思:

  

2图形的魔术组合

 

   课时:  1课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能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隐性目标:

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重点:

通过了解如何利用五香进行魔术组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难点:

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笔、尺子等;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1)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2)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3)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2.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3.板书课题。学生欣赏。      

   4.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学生实践课后拓展巡视辅导。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

练习绘制。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作或他人的品。  

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

教后反思:  

 

 

 

3.添画人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技能目标: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欣赏和了解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散和想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和工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引出课题——《添画人像》,根据作品分析添画人像的方法。

三、探究学习: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中8页、9页的图片,分析、讨论人物头像的表现方法。

2、讲解、演示添加人物头像的方法步骤。学生观察,谈出感受。

四、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辅导:

布置活动任务:交流并添画人像的另一半。学生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收集自己的头像图片。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人物头像的画法,运用发散思维添画人像。

2、技能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头像的一半创造性的添画另一半。

教学难点:发散和想象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出席情况和工具准备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上课。

二、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带来的图片,说一说人的五官特点。

三、探究学习:

1、添画游戏:发给学生一些人物头像图片的一半,添画人物的另一半。

2、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添画作品,分组讨论:添画人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哪些地方可以发挥想象?

四、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辅导:

布置活动任务:艺术实践,进行添画人像。学生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还可以选择其他绘画题材的作品进行添画。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4.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课时:  2课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能力目标能以线为主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教学难点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揭题:线描画(板书)

学生欣赏。 装饰风格和写实风格。  

三、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板书:多样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板书:线条粗细疏密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黑白对比  

4.欣赏感悟  

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  

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 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

小组探究,汇报

线条的粗细不同;线条的疏密排列不同;线条的各种样式不同……黑白色块。      

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四、学生实践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作画步骤:  

(1)构思  

(2)起稿 

(3)线描  

(4)调整  

4.学生设计。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小结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学生回忆。  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展示其他内容的线描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板书设计: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多样  

线条粗细疏密  

黑白对比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5.亲亲密密一家子

 

教学目标:

能通过仔细的观察会议,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了解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风格。通过创作表现一家子的亲密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教学难点:

具体情节的表现、颜料水分的掌握。

课前准备:

吹塑纸、彩纸或黑卡纸、水粉色、水粉笔、调色盘等。每人准备一张和家人的亲密合影,或者从报刊、杂志上收集表现人与人之间或动物间亲情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图片。

1展示自带照片,讲述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2比赛:谁说出家庭成员生日多。

3介绍动物家庭的感人故事。

二、    表演。

请三个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孩子。内容:

1、 三人离很远。

2、 三人搂在一起笑的很开心。

(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人物间的距离,他们的眼神,动作等在画面中的作用。)

三、    认识新材料。

吹塑纸(是一种轻质的发泡材料,结构疏松的,很容易在表面划出痕迹)。

四、 教师演示。

1、 在已画好稿的的吹塑纸上覆盖黑卡纸或白纸,将纸张固定好,以免错位。

2、 教师掀开纸的一边用笔蘸色在吹塑纸上填色。提问:还记得这种表现方法叫什么吗?(对印)

3、 怎样才能像书中作品那样对印出清晰的轮廓?

五、提出作业要求:

1、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生活场景。

2、欣赏一组表现人或动物间亲情场面的图片

六、作业步骤:

1、构思

2、制版(用软铅笔或一次性筷子刻板,没有把握同学可以先用铅笔画稿)

3、对印(颜色先前后深)

七、自主创作。

引导学生,巡视辅导

八、展示评价。

将画与图比较:在哪方面对照片进行了在创作,效果怎样?

九、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亲亲密密一家子

 

你的家里都有谁?

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最温暖、最甜蜜的表情是什么?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6.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课时   2课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情感目标:感受运用邻近色作画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教学难点:

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复习提问:  

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2.欣赏感悟。  

    1)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

提问: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学生观察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欣赏感受。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

       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实践操作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

注意画面内容与颜色间的关系。学生发言。学生设计作品。  

四、    小结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复习

回忆作业要求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

教师辅导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3.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找出存在的缺点。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邻近色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7.箱板上的新发现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应知: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应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教学难点:

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足?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  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  

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作品。

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箱板上的新发现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8.参观劵的设计


课时   2课时       课业类型    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展览,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参观券的组成及表现形式,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参观券。  

教学难点;

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完整。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参观券(实物)数枚  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  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板书课题:参观券的设计

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教师小结并板书:

设计形式:

(1)摄影;(2)绘画。  

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观察回答。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四、实践操作。

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理念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学生设计。  

五、     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板书设计:

参观券的设计

设计形式:

(1)摄影;(2)绘画。  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内容,景点

文字:地点,名称,票价

课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你想设计的参观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回忆设计图中的内容。

学生回忆。  分析设计稿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

教师辅导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阐述设计意图。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充满设计意识的票券?回去找找,下次告诉老师。

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  (1)摄影;(2)绘画  

              构成: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  内容,景点  

              文字:  地点,名称,票价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9.神秘的礼盒


课时   1课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隐性目标: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学习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教学难点:

    利用综合材料,创新制作礼品盒。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纸盒、各种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节日、生日、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里,你有心爱的礼物要送给最亲近的人吗?你该怎样把他们包装的精美巧妙、实用又充满情趣呢? 
 
引出课题——神秘的礼盒  
 
让我们一起为我们最亲近的人做一个礼盒。 
 
三、新课学习 
 1
、引导学生观察 
 
分小组观察自己带来的礼盒,根据礼盒的外观猜想里面装的是什么? 
 
打开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你认为礼盒设计的巧妙之处有哪些?如果是你设计礼盒,你会在哪里改动,为什么? 
 
通过学生分析,了解礼盒的设计理念,激发学生设计的热情。 
  2
、组织小组讨论: 你的礼物准备送给谁,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喜好,你能不能再礼盒上把他们的喜好表现出来? 收集来的礼盒那些外包装可以用,那些需要装饰美化? 装饰丝带有哪些不同的系法? 
3
、组织学生看书。 分析书中学生优秀作品,你认为那些作品设计与制作体现了创新?小组交流回答。 四、完成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 利用收集来的礼品盒子,选用恰当的材料,为自己的小礼物设计制作精美的礼品盒。 辅导学生完成作业。重点强调盒子外形的巧妙利用,盒子内部的创新设计,盒子外观的美观装饰。 五、师生交流欣赏 展示学生设计的礼品盒,大家共同交流,互通有无。  

板书设计:

神秘的礼盒

             结构、形象、色彩、功能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10.故事里的人

      课时  2课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泥塑人物捏塑成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创作出一个生动的泥塑人物形象。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热情,努力表现出人的美。  

教学重点:

了解圆雕的基础知识,学习用基本形的加、减法塑造人物立体动态。  

教学难点:

    作品生动、美观、牢固、观赏性强。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学生:查找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资料,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创设情趣,引入课题。  

1.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  

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故事梗概  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为队里放羊时遇到暴风雪,羊群顶不住狂风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跑越远,姐妹俩一面和风雪搏斗,一面收拢受惊的羊群。天渐渐黑下来,雪越下越大,有一只羊被雪崩埋在雪里,龙梅扒雪救羊时,玉荣和羊群已经走远。这时,又有几只羊陷在雪里,玉荣在扒雪时掉了一只毡靴,但她丝毫没有察觉,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护好集体的羊群。龙梅赶上了玉荣和羊群,她看见玉荣光着的脚已经冻成冰托子,急忙要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她便从袍子上撕下一块布包住妹妹的脚,背着妹妹艰难地向前走着,后来,她实在支持不住,终于倒下了。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巴书记等人赶来抢救,姐妹俩和羊群才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这种热爱集体财产、勇于战胜困难的崇高品质,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2.出示观察投影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雕塑作品。学生欣赏。

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板书:课题《故事中的人》  

三、教学新课,教师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交流信息,拓宽视野。

你能找出故事中描述某人物的关键词汇吗?  

2.小组讨论,交流自备资料,讨论人物造型的方法。  

3.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讲台上演示。

教师示范。请学生分组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特色。 

小组讨论,以共同喜欢的人物为例,找出他的典型特征。 

四、欣赏观察,研究技法

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教材中的泥塑作品。以教材中的泥塑为例,带领学生结合文学作品进行仔细观察。  

2.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泥塑的方法和步骤。集体交流。  

五、     艺术创作。

大胆想象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创作。 

六、小结。布置下节课任务。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

学生回忆。

要求提问:你想塑造的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展示学生泥塑作品。  

分析泥塑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

教师辅导学生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A类作业:

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  

B类作业: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展示泥人张的泥塑人物和面人汤的面塑人物的图片,学生欣赏、体会和感悟。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故事里的人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12.神州风采

     课时     2课时       课业类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了解欣赏评述离自己最近的世界遗产,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美丽河山、感悟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感。  

隐性目标: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和保护它。  

教学难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组长城图片并提问:

这组照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它的长度有多少?经过哪些省?

城墙曾经出现在古代世界各个角落,可如今只有我国的长城基本完好,它有两千余年的建造史。  

长城,总长一万多公里,现存的是6700公里的明长城。目前遗存的长城经过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辽宁、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

2.引出课题:神州风采

3.学生欣赏图片,听讲、思考。  

    三、探究学习。请大家继续研究长城。分成4个小组,研究下列问题:  

1.长城经过地区的地貌有哪些?  2.长城建筑的形式有哪些?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哪些?     4.古代长城和现代长城的作用:

(1)地貌有平原、丘陵、山脉、山峰、湖泊、合股、盆地、峡谷、沙漠、戈壁、荒漠、沼泽、草原、森林、海洋,海拔高度差有3000多米。  

(2)建筑形式出城墙外,还有各种门、楼、关、台、墩、间、桥、洞、隧道等。  

()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土、沙、砖、石、芦苇、木材、或者直接利用山岭、高地、悬崖、峭壁、沟壑、河岸等。  

()古代主要用于防御、边界。现代长城成为坚忍不拔和牢  不可破的象征。国歌中的长城更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捍卫领土完整和独立自由的决心。长城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文化。  

二、艺术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国画家白雪石、油画家詹建俊以长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以及摄影作者镜头下的长城作品。

学生观察、思考,确定创作主题。  

三、学生实践

由于时间有限,给大家15分钟时间,用线描画出自己关于长城的构想。

学生作业。交流感受。  

六、    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研究教材

看书28-30页。上一课研究了长城,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财富。这一节,我们继续研究分布在我国各地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研究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  

三、研究景点及相关资料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研究一处景点。选择同学们有资料的景点或亲自去过的地方,进行与文化、历史、美术相关的研究。  

四、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结合自选的景点进行汇报。

敦煌是人类文化的宝库。自1900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以后,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掠走了大量的宝藏,目前散落在英、法、德、俄、印度等许多国家。敦煌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学者们的毕生事业,是人类文明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泰山的历史和文化都很悠久,自古以来被誉为“五岳独尊”,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议同学们把图片和资料、文字汇总,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小报,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景观和历史文化。分组汇报。一组:敦煌石窟。二组:泰山。三组:乐山大佛。  ……  

五、课后延伸

我国目前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31处,还有许多景观符合世界遗产定义和标准未能列入。下面请同学们讨论,对我们身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应该如何保护。不破坏地形植被、生态和水系。  旅游时爱护环境。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它具有最高的价值。  不把遗产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  ……  

板书设计:               神州风采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复合遗产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13.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课时     2课时       课业类型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能够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描述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并提出保护意见。
2
、过程与方法
   
查阅和搜集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感受和了解我国的  非物资文化遗产。运用绘画、摄影和短文等多种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和认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的自觉性和兴趣,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明和历史的了解与尊重,积极参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教学重点:

了解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内容和形式,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难点:

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好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资料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影像照片。提问:有同学认识这位农村老奶奶吗?她出现在课堂上,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联系吗?请你们在教材31页上找到答案。
2
、学生自主探究
3
、认识大师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剪纸作品1)早起作品(1980—19890),简洁明朗,色彩绚丽
 (2)
晚年作品(1989—2000),纯朴华丽,富有装饰美感
4
,揭示课题1)什么事非物资文化遗产?2)对于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你们都了解哪些?3)学生看教材的小知识4)教师小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我国2006年第一届文化遗产  的主题。5)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二、分析范例教师以惠山泥人为例,引导学生欣赏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艺术作品。
1
、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生产和销售都在无锡惠山附近,故无锡泥人又称惠山泥人
2
、惠山泥人的发展:始于南北朝时期,明代发展到鼎盛时期
3
、惠山泥人分粗货细货两类。三、合作探究
1
、课件展示江苏的惠山泥人《闹天宫》、北京故宫漱芳斋戏台、昆曲《牡丹亭》、漳州木偶《青大花》、皮影《曹操发兵》等图片。
2
、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潜在的联系。
3
、雅俗共赏的戏曲:京剧。你了解哪些京剧艺术的知识?木偶的制作与表演皮影艺术的特色
4
、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和特色四、调查家乡你知道家乡有哪些非物资文化遗产吗?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资文化遗产?你对保护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有哪些建议?五、艺术实践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围绕保护或申请非物资文化遗产为主题,有绘画、摄影和短文的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六、展示评价请各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的给予评价和建议七、课堂延伸继续探究我们身边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内容。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14.家乡的小吃

    课时    1课时             课业类型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1.应知: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如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绘制方法。2.应会:尝试采用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小吃。

隐性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有关本地区饮食文化历史和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多种表现方法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课前准备:

1、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和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2、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风味小吃的故事。向父母、爷爷奶奶询问家乡的风味小吃,有机会参加一些美食活动。带一样自家做的风味小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位南方的朋友要来我家做客。他特别向尝尝我们家乡的风味小吃,不知道该拿什么招待他好。 同学们够热情的,这些很多都是我们家乡的有名的小吃。

出示课题:家乡的小吃   

学生回答:猫耳朵、太谷饼、莜面考姥姥、刀削面、头脑、拨鱼儿……  

    三、探究学习。

1.在我们山西有许多的风味小吃,你知道的有哪些?  (出示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风味小吃?同桌相互说一说。  

   2.你感兴趣的风味小吃有哪些呢?有关于它的的故事吗?  把你课前了解到的风味小吃写下来。然后互相交流。  

    教师小结。  

   3.提出质疑:

这些特产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要用现有的彩泥、彩纸等材料,把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制成模型,并配上说明,进行宣传,使我们的特色小吃不仅能在本区推广,而且能走向世界。 

在制作中你会遇到那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老师或者大家的帮助?  

   4.书上的图片给你哪些启发?  

   5.我们这些小吃虽然在本地很有名,但是外地人不一定知道味道如何,用什么方法来宣传自己呢?学生说出这些风味小吃的特点。  

指名说一说,其余同学可以相互补充。  

同学交流。    

学生看书讨论,提出初步设计方案。    

学生欣赏广告宣传图片,了解其内容应包括名称、制作方法、特色口味、产地及其生产日期。  

四、艺术欣赏动手用彩泥、彩纸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并为它制作一张卡片,写明它的情况。学生制作。  

五、起开个风味独特的“尝鲜会”吧!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六、    课后延伸。

课件展示祖国各地特色小吃。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家乡的小吃

 

教后反思:  


 

备课时间:                            讲课时间:          

15.家乡的艺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艺术了解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学习民间艺术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依照家乡的乡土艺术制作一件作品,制作材料有困难可用绘画完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民间艺术品  

    学生准备:制作工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泥人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授课 

邀请对泥人发展比较了解的老人讲解泥人的源起传说与记载。  

    惠山泥人确切的起源时间,现在已很难推断。在相关的传说中,最早的一则是战国时期,据传孙膑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孙膑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研究兵法,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因此旧时艺人们供奉孙膑为祖师爷。但这则传说至多只能视作吴地泥人的原始。  北宋文人苏东坡曾在纪行诗中发出过“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溪水米胜珠”的赞叹,有人视此诗中就蕴涵了用惠山泥土制作泥人的信息。而至南宋,江南一带盛行在七夕供奉小塑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因此有人将惠山泥人的肇始期定于宋代。但关于惠山泥人的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惠山泥人的另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也是追溯至明初。。”由此可知,在明代末年,惠山泥人已作为商品在当地店铺出售,并渐趋成熟。  因此,现在一般将惠山泥人的起源年代定在在明代之前。佛教溯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木东先生曾画过一幅惠山大阿福的造型衍生图,指“大阿福”的形象是从唐代惠山寺石经幢之高浮雕结伽趺座佛像及宋代惠山寺金莲桥之浅浮雕牡丹童子图案中衍生而来的。石经幢与金莲桥现仍保存在锡惠公园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前往一看,大阿福的造型与头部造型与之十分相似。传说大阿福又叫“沙孩儿”,对于大阿福姓沙,有人将之理解为,沙即沙门,“沙孩儿”实则佛门里的沙弥僧,大阿福也就是惠山寺里的小和尚。而传统大阿福早期的制作工艺,就是用“单片印模”来刻制泥胚,而这种造像方法,直接采自唐朝传入我国的小型佛像制作工艺--“善业泥”。由此可见大阿福的起源与佛教有关,早期的大阿福可能就是用作供奉的。在乔锦洪写的《早期惠山粗货泥人》一文中也称:“据老艺人讲,最初的泥人是专为寺庙制作的小佛像,用于回赠前来进香的施主,所以早期泥人造型大多面目端庄、盘膝而坐,带有佛塑中‘结跏趺式’的痕迹。”  可以说,佛像造型是早期惠山泥人的取材之本。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香火旺盛,佛像如林,泥塑艺人们在长期观察中体会到佛塑造型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他们在创作泥人时试加运用,效果颇佳,在后来的泥人创作中也出现了“手捏佛道”这类专门的泥人品种。据悉,清同光年间的艺人周阿生,不仅从观察中领悟到佛塑艺术的精妙,而且与佛塑艺人朱谷生相交甚厚,得其指点,慈禧寿辰时,由他造型、经艺人陈杏芬彩绘的“蟠桃会”,被地方官吏用作贡品,被公认为泥人上乘之作。    

三、    欣赏制作泥人的录象。

 清晰的了解制作过程,进一步对泥人艺术的感知。对装饰花纹、装饰色彩、装饰手法有更多的感受。  

四、    欣赏各地民间艺术作品。

民居木雕(清)浙江凤翔的马陕西  陈家祠砖雕(清)

广东泥咕咕河南  面花山西剪纸陕西  刺绣贵州  

六、学生作业

可以动手试试做做,也可画一画。  

七、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16.发现老房子的美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法、泥板成型的陶艺技法,了解、表现老房子,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学习盘条法、泥板成型的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

教学难点:对老房子结构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学生优秀作品

学具:黄泥及工具

教学活动: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认识图片上的建筑吗?北京四合院。

无论你曾经生活在南方还是北方、城市还是乡村,发现身边有一些历史悠久的老房子,可能是乡村的老戏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名人故居。

说一说,你印象深刻的老房子什么样的?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出示课题。

二、       欣赏讨论、小组探究

欣赏回忆图片中的老房子,说一说你觉得他们美在什么地方?

学生分小组探究、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格局的美、材质的美、风格的美。

在众多的老房子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该如何表现?

欣赏书中图片及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反馈与交流:谁的想法别具新意?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提示方法步骤:做地基——墙体、柱子——屋顶——细节:门、窗、材料纹理、树木花草、鸡鸭牛羊等。

总结:可以用堆砌、手捏、盘条、泥板等方法,可以用刻、压、粘,添加花纹和装饰,表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注意事项:座底要略大,主体不宜太高,添加富有生活情趣的装饰细节:院中小井、墙头小猫、门前古树、檐下木梯等。

说说你喜欢的同学作品,有什么优点?使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积极发言。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作业提示:制作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老房子。

学生制作、教师个别指导,找出细节有新意的作品随时进行展评。

四、小组互评,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引导学生谈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小窍门和新方法,并进行技法交流。

组评:选出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大家评:说一说你喜欢的作品,理由是什么?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板书设计:         发现老房子的美

               格局美、材质美、风格美

教后反思:

 

 

 

 

17.家乡的老房子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            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我们去看一看。  

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  

(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  

   ①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  

   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3)全班交流。  

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  

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  

师小结。

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

二、同学们,我们知道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江南水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  

A、讲解线条画  

(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2)从主要部分入手。  

(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  

(4)明暗对比强烈。  

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  

(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  

(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  (1)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2)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 

2、色彩描绘方法。  (1)线条结合法。  (2)色块表现法。  

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五、    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教学反思:

 

 

 

 

 

 

 

 

 

 

 

18.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应知:1、(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过去与现在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2)知道自己家乡的标志性景观,并能作简单介绍。   
应会:(1)能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综合表现家乡的变化。   
2)能够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搜集资料,走访调查家乡的历史与发展。   
2.
通过一至两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这一主题。   
难点: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   
教学过程

1)播放课件:从猿人到现代人的人类发展历史图片,引入发展的概念。 
发展: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2)提问:谁能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说一说家乡这几年哪些方面有了发展变化? 
3)小结: 
我们亲眼见到的变化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我们的家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观看并思考。 
学生回答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变化,无论大小均可以说。 
2.
授新课。 
1)家乡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今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了解。请各小组同学把本组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并按照各组问题卡上的内容进行讨论。 
2我把家乡的发展说一说(小展示会)。 
家乡的胡同与现代街道的变化。  
城市与农村现代建筑 
问题卡(课件) 
 ③
交通工具的变迁 
问题卡(课件) 
A.
早期的交通工具 
B.
现代的交通工具 
C.
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 
D.
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3)家乡的这些变化使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 
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与本组题目相关的文字、图片、物品等资料进行交流,并按照本组问题卡上的内容加以讨论和整理。 
各组的学生代表发言。 
认真倾听各组的发言。 
其他组学生可进行补充。 
3.
把本组的题目用所学过的小报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 
分工合作,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文字抄写、文字排版、图片绘制等各项工作。 
4.
小结: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家乡是古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新城。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让我们去了解它更多的历史和发展吧,你会更加热爱它。 
5.
作业用班级或校级展览的形式表现出来。 

板书设计: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变化

               A.早期的交通工具

               B.现代的交通工具

               C.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

教后反思:

 

19 河南汉画像石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汉画像石艺术,了解相关知识及基本表现形式;

2、了解部分汉画像石的艺术风貌、历史价值,培养自主分析、探讨的能力

3、结合历史等学科,了解相关文化背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理解、体验汉画像石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判断、了解有关汉画像石的基本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影象资料等。

 

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我国汉画像石的相关资料。

教学思路: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通过本课欣赏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汉画像石的产生、盛行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等,并在了解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加深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艺术创造力的了解和认同,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

 

教学环节:

 

一、引导阶段:

 

1、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图文资料,结合历史课所学知识,对我国汉代社会的帝王、士大夫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进行大致描述,教师归纳。

 

2、分单元组学生进行分析及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欣赏评述。

 

二、发展阶段:

 

(一)从汉代历史和社会学角度看画像石。

 

展示有关画像石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学生欣赏图片资料,验证前面所讨论的汉代社会概况,分析画像石中的内容,感受画像石题材内容表现的是汉代社会生活的缩影;

 

(二)从画像石的题材内容看汉代社会。

 

继续展示汉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讨论。

 

分组在欣赏的基础上对画像石所描绘的具体形象和情节进一步分析讨论,了解画像石产生的背景及其所描述的历史、人物故事等,以画像石为媒介进一步加深对汉代社会的理解与认识。

 

(三)更深一步对画像石、画像砖进行欣赏分析,转入对其所呈现出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和造型特点的欣赏分析,感受其独特的美感和意味。结合有关历史文化知识加深理解,但不必介绍过多过深。

 

1、艺术语言:

 

平面镌刻、一线为主、线面结合。

 

2、表现手法:

 

阴线刻、阳线刻、凹面刻、减地平面雕、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

 

欣赏教材图片,了解现代建筑装饰忠汉画像石造型元素的运用。

 

小组讨论分析图片所展示的建筑装饰物的仿画像石造型,说明哪些地方明显的突出了汉画像石的造型特点。

 

造型特点:线条细腻精致、形象简练概括、人物以体态传达表情。

 

三、课堂练习:

 

1、分析课本图片,选择自己喜欢的画像石作品,说明自己对它的认识和理解。

2、学生尝试临摹汉画像石局部图形。

 

四、总结与拓展:

 

1、总结学生临摹情况,对临摹中突出画像石特点的同学予以表扬鼓励。

 

2、鼓励学生课余时间继续搜集有关汉画像石的资料图片,多方面的了解画像石。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汉代画像石的发展历程,认识和学习画像石中的装饰纹样以及建筑装饰品德特点,更多的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同时认识到中国艺术的博大。

 

20 清明上河图

课型:活动课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赏析,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与风俗。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3、拓宽学生对国画发展史的知识层面。

〔能力目标〕

1、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

2、培养学生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同学们的历史想象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德育目标〕

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观察、分析,感受到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

活动准备

1、老师准备《清明上河图》摹本一幅,并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认真阅读有关反映宋代社会生活的课文内容,并收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

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从南北朝、隋、唐的人物画、山水画、宗教画发展到两宋时期,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且成为两宋绘画的重要特点。可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与市民百姓的平凡生活终于接轨,这说明了什么?通过今天的活动将会回答这个问题。

宋代风俗画里举世周知的杰作,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课件显示:《清明上河图》摹本

〔学生交流搜集的信息〕

A组:介绍作者生平。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宋徽宗时的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京游学,后学绘画,是以反映城乡“市井小民”生活为题材的风俗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B组:介绍作品概况。此画属绢本、长卷、水墨画。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共画了各类人物810多个,牲畜90多头,树木170多棵。集中反映了在清明节这一天北宋政治经济中心汴京(即今天开封)繁盛热闹的景象,展示了当时各阶层的生活风貌。

C组:介绍作品绘画技巧、布局。全画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共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象,第二段汴河码头,第三段是街市。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全面,这幅画卷从汴京城东水门外七里处的城郊画起,经过热闹的市区,一直画到西水门外的皇家花园金明池。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画到底画了什么?有些什么特点?让我们一同来领略《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绮丽风光吧!

〔赏析古画〕

出示课件:〔画面分三段逐断显示〕学生先观察、分析画面内容,教师补充。

生:市郊田野:画了薄雾、树林、农舍、农田、赶集的人们、运货的骡马。大船景物清新,富有活力。

师:疏林薄雾掩映着农舍酒家,阡陌纵横、田亩井然。路上人来人往,有的骑着马在悠闲地赏春踏青,有的则匆匆赶着牲口赶路,以谋生计。

生:汴河两岸:画了屋宇、古柳、茶肆、船只、拱桥、车马、行人及船工,一派繁忙喧闹景象。

师:河面宽阔,几十艘货船散布其间,有的停泊在岸上,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一座巨型的木拱桥横跨在河上,宛若一道飞虹,将两岸街市相连,人们称它为“虹桥”。

生:街市画有酒楼茶肆、宅第店铺、市招、士农工商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师:街市:城内街市交错纵横,房屋鳞次栉比,酒楼店铺百肆杂陈,招牌幡幌目不暇接,饮食百货应有尽有。

《清明上河图》通过这样三段组成了一个统一的画面,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再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的繁华。

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内容丰富,技法精湛,画面的远近、疏密、动静,繁简安排得当,笔画浑然一体,宛如一首宏伟而又和谐的交响乐。我们通过仔细观察,为进一步去体验宋代都城的生活,咱们来个“北宋汴京游览见闻”大讨论吧!

〔探究问题〕

以宋代社会生活为课题,仔细观察、分析,可充分发挥想象,只要言之有理,都可表扬或鼓励,答案可多种多样。

①有人认为这幅图描绘的是清时时节的情况,所以称为《清明上河图》;也有人认为它因描绘汴京的清明坊而得名,或者是指当时政治清明的意思。你同意哪种意见?从图中找出证据来证明你的见解。

②《清明上河图》上各行各业的人物都有,你能从衣着、神态等方面判断画中人物的职业和身份吗?

③宋代流行哪些娱乐活动?古代居民的服饰、生活跟现在有何异同?

④从《清明上河图》能看出汴京是当时全国性的商品集散地吗?

〔班上交流,适时指点〕

老师给予适当指点,特别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部分,老师给予补充;学生分析判断错的,老师要予以纠正。

同学们,此图作者用“鸟瞰法”来表现当年开封的繁华,汴河运输的忙碌,宋代房舍建筑的特征,各阶层的服饰,艺人的精彩表演,南方的船只、北方的各种车辆、西北的骆驼商队,各色店铺和酒楼瓦肆等,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了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有人说看了这幅画卷,“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其内容之丰富,描绘之真实,绘画技术之高超,又特别是作品的思想性,他表现了当时社会风俗、人民的生活面貌和劳动者的艰苦生涯,这是当时绝无仅有的。

请同学们把自己融入历史,选一定画面来配文,假设自己生活在北宋,体验当时人观当时景,当时人记当时事的感觉,以小故事、小品、人物对话等形式,要有合理的想象,独到的创意,活化的历史陈迹,说明一种历史问题,反映一种历史现象,一定注意不能脱离“北宋”这一历史时期。

〔学生讨论准备〕

〔学生表演〕

让我们随着同学们的表演,一起去感受当年汴京的繁华与喧闹。

活动评价

对学生在班级交流会中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和最佳个人。

活动总结

(启发)请回顾,这节课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赏析,我们在画中看到了哪些东西?了解了哪些有关宋代生活的情况?

教师小结:堪称国粹的《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了宋代开封城生动的历史画面,是世界艺术长廊里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来收集历史信息,知道了历史信息的来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文字外,还可以是传说、绘画等。这节课上,我们运用了观察法收集历史信息,了解到宋代社会生活的有关情况,也了解了一些绘画的基本知识,初步培养了同学们的审美能力,扩大了知识面,同时,我们也为祖国古老灿烂的文化而骄傲和自豪。

活动延伸

从辽宋夏金元社会风俗画中任选一幅,配写一段富有历史感的,饶有趣味的文字。

 

21 吴带当风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中国历代美术品、画家、流派、观点等,以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平和分析理解能力,使所学的美术史知识应用于将来的美术教学工作或团体艺术交流活动,通过对古代作品的分析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综合分析比较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打好基础,并将所领悟到的表现方法与艺术形式应用于自己的绘画实践,以提高其表现能力和艺术品位。一、课次与重难点第一课:商周秦汉重点:青铜器与汉画。

 难点:青铜器的铸造与汉画特点。第二课:汉画像石与画像砖重点:汉画石与汉画砖的内容。难点:形式与内容的分析。第三课:三国两晋

 重点:顾恺之的作品与观点。难点:绘画典故解析。第四课:南北朝

 重点:南朝绘画典故与北朝的敦煌壁画。难点:典故与敦煌壁画内容解析。第五课:隋唐

 重点:阎立本重点:明初院体画与明四家。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解析。

 、吴道子、王维生平与作品。

 难点:作品解析。第六课:唐代绘画

 - 1-

 重点:二李生平与作品、唐代壁画。

 难点:青绿山水产生与发展、佛教壁画的内容解析。第七课:五代

 重点:山水画四大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徐黄异体。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第八课:北宋山水()

 重点:李成、范宽、许道宁作品。难点:作品构图与形式分析。第九课:北宋山水()

 重点:郭熙、韩拙的三远、米氏云烟。难点:法则的分析与应用。第十课:北宋人物与花鸟。

 重点:张择端、李公麟、宋徽宗作品难点:画面构图与技法分析第十一课:南宋

 重点:四大家生平与作品、梁楷的佛教绘画。难点:山水画面形式的演变、画面内容分析。第十二课:元代山水

 重点:赵孟頫、元四家生平与作品。难点赵孟頫的艺术观点与影响。第十三课:元代人物

 重点:道教绘画。难点:作品内容解析。第十四课:明代()

 重点:明初院体画与明四家。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解析。

第十五课:明代()

 重点:青藤白杨、南陈北崔、仕女画发展。难点:典故解析、作品风格的演进。第十六课:明代()

 重点:波臣派、十八描、董其昌观点、项圣谟、傅山。难点:流派解析第十七课:清代()

 重点:四王、四僧、清六家、扬州八怪。难点:画面形式解析。第十八课:清代()

 重点:清宫外籍画家、清代仕女画。难点:画面分析。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投射图片,并按图片顺序讲解。

  第一课:商周秦汉

 一、青铜器 1.饕餮纹

 商代青铜器上特有的纹样。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恶兽,本性贪食,形1.武氏祠石刻主要是以象狰狞,神秘。其实纹样是由虎豹蛇等动物体态斑纹变形面来,也称2.东汉武氏祠及其石刻中表现忠勇英烈的内容。“兽面纹”。

 2.西周与战国时青铜器区别

 西周青铜器表面光滑,纹饰少,但有的铸(刻)有铭文(后世称金文)外形规整的曲线筒洁而单纯。如《于鼎》《毛公鼎》等。

 战国时造型与纹样多表现具体物象,《青铜犀牛》《连盏树形灯》《莲鹤方壶》纹样《采桑、宴乐、水陆攻战纹壶》。

 二、文献绘事与西汉

 - 2-

 1.春秋战国代的绘画故事有“画荚”、“鲁班画蠡”、“画犬马难鬼魅易”、

 “敬君画妻”等。

 2.秦代的传世建筑是《长城》,雕塑是《兵马俑》。 T3.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T4.洛阳王成公园壁画

 5.霍去病墓前雕刻是西汉时作品,有《马踏匈奴》、《卧虎》、《跃马》等。 6.汉代镀金铜器《长信宫灯》

 整个造型为一宫女持灯状,即是工艺品,也是雕塑品,为西汉作品,出土于河北满城窦绾墓(窦绾中山靖王刘胜妻)。该灯通体鎏金,整个灯可以拆卸。灯罩可开合,以调整光照宽度,灯盘上的短柄可调照射方向,宫女的手臂是通烟前与头、身体都能拆卸、清洗,“宫女”体内能使烟尘容纳,,以保持室内清洁。宫女疲备而小心的样子,表现得非常传神。

 7.汉代绘画特点

 物象之间无远近差别,人物多一致横线排列,间距较均等。很少有重叠即相互遮挡,主次关系多采取“主大次小”的原则。人物正侧角度较多。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西汉),东汉有和林戈尔墓壁画《歌舞画戏图》还有画像石和画像砖多具有这些特点:

 第二课:汉画像石与画像砖

 忠、孝内容为主的。

 武氏祠在山东济宁嘉祥县紫云山,为东汉桓帝时作品,石刻出自“良匠卫改”之手,该祠元至正时被洪水淹没于地下,清乾隆时钱塘人黄易在济宁做官将其挖掘。石祠分武梁祠、武开明祠(梁弟)武斑祠(开明子)、武荣祠(开明子)。表现忠勇英烈内容有《曹沫劫齐桓公》(鲁庄公、管仲)、《专诸刺王僚》(诸樊、公子光、余祭、夷昧、僚、季子杞)、《荆轲刺秦王》(燕太子丹、樊於期、秦舞阳、夏无且)、《要离刺庆忌》(吴王蓋闾、吴子胥)、《豫让刺襄子》(晋国智伯、赵王)。武斑祠《提弥明踢獒犬》(晋

灵公)。《王陵母》项羽,武荣祠(《管仲鲍叔》齐襄公堂弟公孙无知杀主自立,雍林杀无知,襄公弟公子小白鲍叔牙辅佐逃营国,襄弟公子纠、管仲、鲁国)。前石阙:《周公辅成王》(武王姬发、姬诵13岁)周公旦王弟、武王堂弟管叔、蔡叔、商讨王子、武庚)。3.山东武氏祠中表现孝子故事的作品

 简述汉代武氏祠画像石中表现孝子和烈女的内容。在山东嘉祥县。武梁、武开明(梁弟)、武斑(开明子)、武荣(开明子)四祠。①孝子内容有:《曾母投杼》曾参父曾点。《闵子骞失棰》山岽曲阜人,“若休后母将是两寒子也。”《老莱子娱亲》周时楚国人。《丁兰刻木》汉代《柏榆受笞》韩汉梁国人②烈女内容:有:《秋胡戏妻》《梁节娃娣》齐攻鲁、抢大而檐小、“大者妾夫兄之子”、齐退兵。《京师节女》梁高行,持镜割鼻拒梁王。《钟离春与齐宣王》无盐丑女。 T4.河南南阳汉画馆《聂政刺韩王》侠累、齐国、严仲子 5.四川发现的汉代画像砖主要以农耕、渔猎为主。

 3.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

 智图》等。

 T4.顾恺之三绝:才绝《筝赋》、《观沧赋》。画绝(默写邻女肖像、瓦棺寺画

 维摩洁。痴绝(桓玄盗画、柳叶隐身、谢瞻应诗

 著《画云台山记》其中《魏晋胜流画赞》“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

 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千想妙得也”。传神论:“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T5.戴逵:字安道,戏写郑玄碑,求学于范宣,共画南都赋,作无量寿佛三

 年而成 6.六朝三杰:

 指东晋时的顾恺之、南朝宋国的陆探微、梁国张僧繇。有道:“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7.南朝宋国:宗  炳《山水序》

 成都《弋射收获画像砖》《煮盐图》

 T 孔望山《象石》雕塑(象王本生)

 第四课:南北朝

 一、南朝宋国

 T1.戴颙:字仲若,东晋戴逵之子长子,戴勃也善画。宋国太子在瓦棺寺铸丈六金像像,成而恨面瘦,工人都无法修改,戴颙指出毛病不在面瘦而在臂胛太肥,减臂胛脸则不显瘦。

 2.六法:

 出自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气韵生动,骨法运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画龙点睛

 南朝梁国张僧繇、金陵安乐寺画两白龙未点眼,曰点眼即飞,人以为妄言,故请点之,雷电破壁二龙均飞走。 3.曹衣出水:

 北齐曹仲达笔法稠选,衣服紧贴身体尤如被水浸湿,故称。此画风也流行

 - 3-

 第三课:三国两晋

 一、三国 1.误笔成蝇

 吴国曹不兴为孙权画屏风,不小心一滴墨滴上,在场人为之担心,但曹不兴随手将墨点改为一只苍蝇,孙权看屏风时,以为是真的苍蝇挥袖则赶??还有,杨修为曹操画扇,也出现同样故事。

 赵夫人:丞相赵之达妹“针绝”。

 2.徐邈:魏明帝曹睿(魏国第二任帝王)时画鰿鱼引白獭。 3.诸葛亮以画赐南夷。二、晋朝 1.西晋:卫协

 2.东晋:荀勖“绘钟会祖父遗像”

于古代雕塑、铸像。也有说曹指三国时吴国曹不兴。二、北朝

 1.北朝时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表现佛教本生内容的作品有《萨陀那王子舍身饲虎》

 《尸毗王割肉贸鸽》等。

 3.阎立本的作品有《步辇图》、《职贡图》《锁谏图》等画得都是历史内容。父阎毗兄阎立德皆画。

 T4.《历代帝王图》西汉昭帝刘弗陵(武帝80岁生生母赵氏21、东汉光

 帝刘秀(打败王莽)、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QIAN4) 、陈宣帝陈顼(XU1) 、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YONG1) 、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共13位。

 T5.《萧翼赚兰亭图》房玄龄向李世民推荐监察御史萧翼,智永传于辩才。

 T6.尉迟父子:于阗的尉迟跋质那与尉迟乙僧、

 T7.吴道子:幼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杨惠之从塑“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

 2.六朝时敦煌壁画的内容

 南北朝时本生故事多,北凉《因此楞竭利王本生》北魏《沙弥守戒自杀图》、《萨陀那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当时战乱频繁,统治阶级  需要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为其血洒战场。再者也是人间苦难的间接反映。 3.北朝的佛教雕塑.

 北魏: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大佛》,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大佛》莫高窟彩塑菩萨,东魏:巩县石窟佛像。西魏:甘肃天水的表积山泥彩塑菩萨。

 神笔路”、刺杀黄埔轸、玄宗赐名道玄、与李思训嘉陵江写生、 8.吴带当风:

 唐代吴道子,人物衣着线条流畅能表现风的感觉,如其《送子天王图》北齐国的吴

 柬也有类似说法。

  第五课:隋唐

 1.展子虔《游春图》

 9.王维是最早的文人画家,水墨画是其首创。传世作品有《雪溪图》、《伏生授经图》.《伏生授绘图》汉文帝刘恒派晁错去伏胜处求《尚书》。王维著有《山水诀》。

 T10.王维生平:给唐明皇弟弟岐王李范画巨石,飞至高丽神崇山,宪宗时高丽来使说出。

 安史之乱时逃亡未及,与张璪郑虔被叛军封官,乱平后,被囚于牢后因权相崔圆爱画帮他们说情才免于死刑但都被免官。

 T11.张璪:大历二年毕宏在左省画松石壁画,见张璪作画唯用秃笔或以手代笔毕宏问其故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著《绘境》(失传)

 T12.王洽:性好酒,多游江湖,作画墨泼于绢素随其浓淡形状用手抹之,画出山石云水,称“泼墨”。 13.韩马戴牛

 韩幹善画马,《照夜白》《牧马图》。戴嵩善画牛《斗牛图》。 14.唐代、曹霸:三国魏高贵乡公曹  后,不慕名利:“丹青不知老将至,富

 - 4-

 2.山水画的形成与成熟

 山水画最早出现于汉代画像砖《煮盐图》,到东晋时山、树、水等更加描绘详细,尽管程式化较强,但颇具装饰美感,传世的有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山水。六朝时有北魏石棺线刻,如其中《孝孙原谷》《孝子蔡顺》等,但这些都是作为人物画背景,即“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根据现存作品,隋朝才形成独立画科,展子度《游春图》唐朝有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和其子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这些都为勾线填色的“青绿山水。”王维在笔墨上有所发展,首创“水墨山水”相传有《雪溪图》。王洽、张璪又创“泼墨”等形式。五代为山水画成熟期,出现荆关董巨四大家,还有卫贤、赵幹等人,画中无论山石、树木结构还是笔墨均达到很高水平。

 T 杨契丹、郑法士、田僧亮在长安光明寺塔上作壁画,杨契丹以行人车马为画稿。

贵与我好浮云。”韦偃、陈闳等。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马。

 第六课:唐代绘画

 1.唐朝二李指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2.大小李将军

 唐代李思训唐朝宗室,为玄宗时奸相李林浦伯父,《江帆楼阁图》武则天时弃官潜匿,中宗时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青绿山水,“北宗之祖“。

 3.青绿山水

 早期山水画多采取这种形式,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线,皴笔少;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代表画家和作品有隋展子虔、唐二李、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元朝钱选《浮玉山居图》。4.唐代花鸟著称的画家是边鸾、滕昌祜、刁光胤等。

 5.唐代墓壁画作品以乾陵三大陪葬墓最为杰出,即李贤莫壁画《宾客图》,李

 重润墓壁画和李仙蕙墓壁画。 6.唐代敦煌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西方净土变》人间美好生活的升华:黄金辅地,玉石楼阁。无饥寒和生老病死,不在“轮回”(转世)之中。

 《化城喻》无需谁作出牺牲就可以救助林中迷路的寻宝人。

 《弥勒经变》虽有生死但人寿四万八千岁,能谈情说爱,可婚姻嫁娶,可享受天伦之乐,少劳多获??,世俗美好生活的反映。画面工笔重彩形式人物结构准确,动态优美。

 《未生怨》因果报应内容。

 《鹿女步步生莲图》(绢画)修炼之人对人间美好的向往。《善友品》《维摩诘变》;为小写意形式,笔墨放纵,用色随意。

 7.唐代佛教雕刻: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莫高窟泥彩塑供养人。甘肃永靖县炳灵寺石窟《三尊像》(迦叶、佛主、阿南)、四川《乐山大佛》,建于开元元年,高71,在竣云山西壁。 8.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 5-

  第七课:五代

 1.杨行密唐末吴王,居淮南为联合北汉牵制梁国派人出使北汉并为李克用画像。937年被徐知浩取代,后徐知浩改名李昪都金陵即南唐。

 2.李夫人写墨竹:后唐庄宗谋士郭崇韬讨伐前蜀虏李氏为妻,李氏用黑墨描写窗纸上竹影。

 3.五代山水画四大家指荆浩《匡庐图》、关仝《山溪待渡图》、董源《潇湘图》、巨然《秋山问道图》。 4.六要:

 出自五代梁国荆浩的《笔法记》“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黑??。”《圣朝名画评》提出识画之诀,在乎明六要而审六长:“所谓六要者:气韵兼力也,格制俱老二也,变异合理三也,彩绘有泽四也,去来自然五也,师学舍短六也”。 5.五代南方山水画家主要是董源、巨然等。董源:披麻皴卫  贤《高士图》汉代梁鸿、孟光夫妇 6.赵幹《江行初雪图》

 7.周文矩是五代南唐国画家,画有《重屏会棋图》等。

 五代·南唐:周文矩《太真攀鞍图》,辽国耶律培(李赞华):阿宝机长子,被封丹东王,投后唐明宗赐汉名李赞华,但最终被明宗养子杀死《射骑图》胡契丹人、居后唐《卓歇图》。8.分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内容

 1)听琵琶,由南唐状元李嘉明妹弹奏,韩熙载显得苦闷忧郁。

 2)观舞:由王屋山跳舞,韩熙载打鼓助兴,德明和尚似鼓掌又像祈祷的手势。

 3)休息:韩熙载在睡觉,送点心来的侍女被持琵琶的女子拦住,醒来后,洗脸洗手。4)韩熙载敞开衣服露出肚皮,搧着扇子。赤脚坐在椅子上,欣赏对面坐着的一排女

 子演奏笛、箫等乐器。

 5)送客:韩熙载挥手送各,身后又画了一对男女,男的似乎在哄着女子和他一起到

 别的地方去,给人完而未完的感觉。

 9.贯休是五代前蜀国画家,作品有《天竺罗汉》等。


更多精彩:

人美版课本+教案

课本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教案

【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计划)

【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学计划)

【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案(及时收藏)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及时收藏)


湘美版课本+教案

课本

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湘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湘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教案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赣美版2-3年级】【湘美版4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合辑(教学设计)

【浙美版1-3年级】【湘美版5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合辑(教学设计)

【赣美版5、6年级】【湘教版6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浙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课本+教案

人教版美术上册1-9年级:教案+课本(高清图片)

人教版(1-9)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含高清电子课本)


【视频教学】很欲的人体素描画!

不一样的当代艺术经典作品

一幅素描卖出天价——5700万......谁的作品?

陈丹青:每次看到中国式素描,我就想死!

这才是真正大师的速写

风景画视频教学

【优秀透视教学视频】一看就懂,一画就会

【每日一画 视频教学】一点透视画房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